6月11日,我校在新山校区匠德楼四号会议室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集体备课会。党委书记何晓杰、校长曾繁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君介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开课情况,8名教师分别从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梳理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脉络,讲授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点任务,授课内容丰富详实、案例鲜明有说服力。

曾繁明在点评时强调,要探索“思政课+民族学”等融合模式,增强教学的立体感;要结合当前民族工作热点来设计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时代感;要挖掘“身边的民族故事”,增强教学的代入感;要充分利用我校“一廊二馆”开展好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体验感;要积极参与教学大赛等,将教学资源转化为教学成果,增强教学的成就感。

何晓杰指出,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是国家基于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培育时代新人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课程的讲授,要引领学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的历史逻辑,激发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感,真正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她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以“有知”为基,持续深化知识储备,这是“教”的基础;思政课要以“有趣”为翼,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这是“学”的动力;“教”与“学”的融合要以“有事”为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是“行”的关键。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完整链条,让学生真正做到坐得住、听得进、有感悟。




(初审:侯君 复审:孟令飞 终审:汤海涛)